电蒸汽发生器作为工业生产、食品加工、医药消毒等领域的重要热能设备,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蒸汽,具有加热效率高、控温精准、操作便捷等优势。为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、避免安全事故,需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,确保操作人员与设备安全。

一、操作前准备:筑牢安全运行基础
操作前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排除潜在隐患,确保满足开机条件:
1、设备外观与连接检查:检查发生器外壳是否完好,无变形、破损;确认电源线、接地线连接牢固,线缆绝缘层无老化、破损,接地电阻≤4Ω,避免漏电风险;检查蒸汽输出管道、阀门连接紧密,无松动、泄漏,管道保温层完好,防止烫伤。
2、水质与水位检查:电蒸汽发生器对水质要求严格,开机前需检测进水水质,硬度≤0.03mmol/L,避免水垢生成导致加热管结垢、效率下降或干烧损坏;打开水位计阀门,观察水箱水位是否处于“低水位”与“高水位”刻度之间,若水位不足,需通过自动进水阀或手动补水至正常范围,严禁缺水开机。
3、安全装置检查:检查安全阀、压力表、压力控制器等安全附件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,外观无损坏,指针归零;手动测试安全阀起跳压力,确保超压时能自动泄压;检查压力控制器设定值,确保压力达到额定值时能自动停止加热,低于下限值时自动启动。
4、电气系统检查:打开配电箱柜门,检查内部接触器、断路器、加热管接线端子连接牢固,无烧蚀、氧化;测试控制面板按钮、指示灯功能正常,显示屏显示清晰。
二、开机操作:规范流程保障安全
开机需按步骤有序操作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:
1、补水与排气:打开进水阀,向水箱缓慢补水,同时打开水箱顶部的排气阀,排出水中溶解的空气与水箱内的冷空气,直至水位达到“高水位”刻度,关闭进水阀与排气阀;若设备配备自动补水系统,需确认补水电磁阀工作正常,水位能稳定维持在设定范围。
2、通电启动:合上配电箱总断路器,按下控制面板“电源”按钮,设备通电,显示屏显示当前水位、压力、温度等参数;按下“加热”按钮,加热管开始工作,此时需密切观察水位变化,若水位下降至“低水位”,设备应自动启动补水,补水完成后恢复加热。
3、初始运行监控:开机初期,加热功率可设为50%,缓慢升温,避免加热管因温差过大受损;观察压力表指针缓慢上升,蒸汽温度随压力升高同步上升,同时检查蒸汽管道阀门,缓慢打开出口阀门,排出管道内的冷凝水,待蒸汽平稳输出后,调节阀门至所需开度。
三、运行中监控:实时把控设备状态
运行期间需持续监控设备参数,及时处理异常情况:
1、参数监控:每30分钟记录一次水位、压力、温度、电流等参数,确保压力稳定在额定压力范围内,电流不超过设备额定电流,若压力骤升或电流异常,需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钮,排查故障。
2、异常处理:若出现“低水位报警”,需立即停止加热,检查进水系统,排除故障后补水至正常水位,方可重新启动;若出现“超压报警”,安全阀未自动起跳时,需手动打开安全阀泄压,同时检查压力控制器设定值与加热系统,待压力降至安全范围后,排查超压原因;若出现“漏电报警”,需立即切断总电源,由专业电工检测接地系统与电气元件,排除漏电隐患后再开机。
3、定期排污:运行过程中,水箱底部会沉积水垢与杂质,需每4小时进行一次排污,打开排污阀,排出污水至水质清澈,避免水垢附着在加热管表面影响散热,导致加热管烧毁。
四、关机操作:规范收尾保护设备
设备停止使用时,需按流程有序关机,避免设备损坏或残留风险:
1、正常关机:先关闭蒸汽出口阀门,按下控制面板“停止”按钮,加热系统停止工作;待设备压力降至0.05MPa以下、温度降至80℃以下,打开排气阀排出剩余蒸汽;关闭进水阀,打开排污阀,将水箱内的水全部排空,清除水箱内的水垢与杂质。
2、紧急关机:遇到设备漏电、超压无法泄压、加热管烧毁等紧急情况,需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钮,切断总电源,关闭进水阀与蒸汽出口阀;若发生火灾,需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源,同时疏散人员,上报安全管理部门。
3、关机后检查:关机后清洁设备表面,清除灰尘与杂物;检查加热管、阀门、管道等部件是否完好,记录设备运行时间与故障情况,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;若设备需长期停机,需断开电源线,对水箱、加热管进行防腐处理,定期检查设备状态,防止部件锈蚀。
五、操作人员要求
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,熟悉设备结构、工作原理与安全操作规程,具备应急处理能力;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用品,严禁违章操作;定期参加设备维护与安全培训,掌握水垢清理、安全附件校验等基础维护技能,共同保障电蒸汽发生器安全高效运行。